推荐产品

咨询热线:
0591-88235270
邮件: fjcthjjc@163.com
电话:0591-88235270
地址: 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学园路2号福州大学科技园2号科研楼(中领科技大厦)三层
-
产品详情
序号
检测项目类别
检测项目/参数
检测标准(方法)名称及编号(含年号)
限制范围
说明
序号
名称
6
公共场所空气和室内空气
6.1
采光系数
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:物理因素 GB/T18204.1-2013 第9条 采光系数(直尺测量法)
6.2
风速
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:物理因素GB/T18204.1-2013 第3条 室内风速(电风速计法)
6.3
湿度
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:物理因素GB/T18204.1-2013 第4条 相对湿度
6.4
细菌总数
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3部分:空气微生物 GB/T18204.3-2013 第3条 细菌总数
《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4部分: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》GB/T 18204.4-2013
6.5
温度
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:物理因素GB/T18204.1-2013 3.空气温度
6.6
氨
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:化学污染物 GB/T18204.2-2014 第8条 氨
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/T167-2004 附录F 室内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 第3条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
6.7
二氧化碳
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:化学污染物GB/T18204.2-2014 第4条 二氧化碳
6.8
甲醛
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:化学污染物GB/T18204.2-2014 第7条 甲醛
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/T167-2004 附录H 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 第4条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
6
公共场所空气和室内空气
6.9
可吸入颗粒物
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:化学污染物 GB/T18204.2-2014 第5条 可吸入颗粒物PM10
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撞击式-称重法 GB/T 17095-1997
6.1
一氧化碳
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:化学污染物GB/T18204.2-2014 第3条 一氧化碳
6.11
气压
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:物理因素 GB/T18204.1-2013 第10条 大气压(空盒气压表法)
6.12
照度
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:物理因素 GB/T18204.2-2013 第8条 照度(照度计法)
6.13
苯、甲苯、二甲苯
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/T18883-2002附录B 室内空气中苯的检验方法
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-2010 附录F 室内空气中苯的测定
6.14
总挥发性有机物(TVOC)
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/T18883-2002 附录C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(TVOC)的检验方法
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25-2010附录G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TVOC)的测定
6.15
氡
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/T167-2004 附录N 室内空气中氡的测定方法
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定方法 GBZ/T155-2002
6.16
采样
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/T 167-2004
6.17
二氧化硫
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/T167-2004 附录B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
环境空气 甲醛吸收-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 482-2009
6
公共场所空气和室内空气
6.18
二氧化氮
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/T167-2004 附录C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测定方法
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GB/T15435-1995
6.19
苯并(a)芘
室内空气中苯并(a)芘卫生标准WS/T 182-1999
环境空气 苯并(a)芘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/T 15439-1995
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/T167-2004 附录L 室内空气中苯并(a)芘的测定方法
6.2
臭氧
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HJ 504-2009
6.21
苯系物
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碳吸附/二硫化碳解-气相色谱法 HJ 584-2010
6.22
硫化氢
居住区大气中硫化氢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GB11742-1989